近日,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(2023)》(以下简称“《报告》”)显示,截至2022年末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5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85%。185家保险公司调研数据显示,2022年行业综合收益率分布整体集中在3%以内杠杆炒股票,机构数量合计占比75%,集中区间较2021年有所下降。
作为长期投资者的保险资金该如何配置,以有效规避风险、提高投资回报?9月24日,在2023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,对于“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,长期投资者资产配置策略”,太保集团首席投资官苏罡、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、中再资产总经理李巍阐述了他们的投资逻辑。
到期再配置风险更为突出需做更加动态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
“毫无疑问,目前大家都面对地缘政治紧张、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,包括高科技竞争的白热化,气候变化的威胁,特别是疫情、疫情后的持续影响,全球的经济环境都进入到一种百年未有的不确定性状态。”苏罡表示,对中国来说,疫情后经济复苏,应该说还是起伏不定的,地方债务风险、房地产市场的风险,这一系列因素都在影响着所有市场主体的信心,也影响大类资产长期预期收益。
李巍表示,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,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并加速向经济、贸易和金融市场渗透;而国内经济面临阶段性需求不足、内生动力不强等挑战,体现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大、风格轮动速度加快。市场参与者普遍被迫切换到“边走边看”模式,交易周期明显缩短。即便是作为长期资金典型代表的保险资金,也很难从市场的短期波动中完全抽离出来。
今年年初,美国银行股的动荡和硅谷银行、瑞士信贷、第一共和银行等案例,在利率很低的时候配置大量债券,随着美联储迅速上升利率,资产负债匹配出现了问题。在李巍看来,对于国内保险行业来说,当前国内外金融周期不同步。我们正面临着美国上一个周期同样的情形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寿险公司普遍存在“长负债、短资产”的情况,也就是说到期再配置风险更为突出,需要做更加动态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。
李巍认为,保险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,本身就具备缓释不确定性的方面。站在美联储加息周期末期,市场的剧烈波动可能触发新的风险事件,金融市场可能从对“风险”定价转向对“不确定性”定价。“未来我们要不断提升体系化的机制作用,来提升我们决策的价值和质量。”
邓斌认为,对大型保险资金、寿险资金来讲,首先要建立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战略资产配置的定力,这个战略资产配置在长期时间内,带来80%以上的投资收益变动,这个定力是最重要的。“往往一个百年老店,或者我们见过很多超过200年的欧洲老资产管理者,他们最大的智慧不在于做了什么,而在于没有做什么。如何管控好风险、管控好能力?这是战略配置带给我们的定力。”
寻求不确定中的确定投资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长线投资机会
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的投资机会?苏罡表示,比如中国社会的老龄化、少子化的问题。这些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,必然会推动健康、医疗、养老的需求越来越确定,成为整个社会的刚需。包括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,也使得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变得更加势不可当,那就是硬科技必然推动产业的升级,新能源带动的绿色低碳发展,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突破,必将成为中国进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关键动力。
邓斌提出了两大确定性:第一,国家的管理体制、管理效率的确定性;第二,从保险公司来讲,保证资本金在压力测试下都能有充足的空间,这就能带来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李巍表示,针对国内的新的情况,在新的格局和新的发展理念下,保险资金要获得风险转移后的稳健的投资收益。一方面,按照“收益”的稳定性顺序来看,一是固定收益投资要根据负债现金流特性稳好基本盘,择机适当采取交易策略;二是积极主动布局应对经济波动的防御性策略,如高股息红利策略;三是通过策略化的资产配置构建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组合,如资产证券化、公募REITs等产品;四是提升强化抗通胀资产投资能力和另类投资业务的管理能力。
在其看来,在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难以满足保险资金配置需求,秉承长期资金的属性,重视权益资产投资机会。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二级,也可以覆盖一级市场(股权、PE)等投资。重点把握以下几点投资机会:
一是把握新格局下产业转型带来的机会。围绕产业安全,以半导体为代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,中国高端制造业加速出海带来的投资机会。二是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长线投资机会,以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上升到数字经济范畴以及由AI带动的上下游发展机会。三是把握全球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,比如全球能源结构变化以及新增资本开支催生的新的增长机会。
196家保险公司调研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参与调研的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资产规模为1.86万亿元杠杆炒股票,占总投资资产的7.84%。股权投资资产配置比重排在利率债、信用债和银行存款之后,并已超过股票成为第四大资产配置类别。